环境信息公开| ENGLISH  
  • 首页
  • 走进太钢
    公司介绍 组织机构 领导团队 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 人力资源 招聘引进 绿色发展 钢城风貌
  • 媒体中心
    公司要闻 视频新闻 媒体看太钢 行业资讯 公司影片 太钢日报 文化书屋 微视频展播
  • 业务板块
    钢铁主业 资源开发 产品深加工 工程技术 新材料 资本运营 国际贸易 酒店管理 医疗卫生
  • 产品与服务
    钢铁产品 新品开发 营销网络 合作伙伴 认证证书 用户服务
  • 投资者关系
    公司公告 公司章程 财务信息 投资者服务 股票信息 联系我们
  • 社会责任(ESG)
    管理体系 责任动态 社会责任(ESG)报告
  • 专题专栏
    公众开放日 企业信息公开
  • 公告信息
    公告信息 铁矿销售
媒体看太钢
  • 公司要闻
  • 视频新闻
  • 媒体看太钢
  • 行业资讯
  • 公司影片
  •   公司形象片
  •   专题宣传片
  • 太钢日报
  • 文化书屋
  • 微视频展播
媒体看太钢 首页 媒体看太钢

太原日报:创一流靠的是用心“智”造


来源: 太原日报    作者: 丁洁   时间: 2012-06-21

创新,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对一家有着近80年历史的老厂,一家传统的冶金企业来说,科技创新的作用举足轻重。

近几年,国内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低增速、低盈利时代已经来临。生产钢铁利润甚至比不上养猪,国内一些钢铁巨头主动转型养猪,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思考。太钢,作为省内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一面旗帜,通过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面对行业困局,太钢凭借什么力量赢得未来发展先机?太钢人的答案很明确:持续、高效地创新。

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善于创新的智慧

市场竞争的法则和田忌赛马的道理一样,扬长避短,才能显现优势。2011年,太钢不锈钢产量跨过300万吨大关,连续五年全球第一,利润增幅、吨钢收入和吨钢利润水平均居行业前列。在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竞争中,太钢选择了创新。

太钢董事长李晓波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我们之所以取得骄人的业绩,凭借的就是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善于创新的智慧。”目前,太钢已形成以不锈钢为核心的高效、节能、长寿产品集群,26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35个品种替代了进口产品。

成绩的取得与太钢近年来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从最初的拿来主义到树立自己的优势品牌,太钢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道路。

太钢技术中心主任李建民坦言:“不锈钢产量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强,虽然我们在自主创新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欧洲和日本产品相比,我们还需要更大的魄力和更艰难的超越!”

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的贡献率,继续保持太钢在不锈钢、硅钢和其它特殊钢的领先地位,使太钢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排头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李建民介绍说,目前,太钢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上,强调实施“六个转变”,即产品开发由跟随型向超前型转变;由被动开发向主动开发转变;从既有条件下开发向推动改造满足条件型开发转变;从重视产品开发向产品开发和制造技术开发并举转变;从以产品开发为主向产品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并进转变;落实到思想转变、行动转变。

依靠科技创新,太钢拉长了产业链,降低了生产成本;依靠差别化竞争,太钢保持了市场领先地位,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在太钢,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看得见的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太钢创新能力的迸发,得益于支持创新、人人创新的有利机制和氛围。

近几年,太钢技术研发投入逐年递增,技术研发经费占销售总收入的5%,远高于钢铁行业内的平均水平。多年来,太钢坚持按贡献参与分配,推动科技成果价值化,每年在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科技奖励。成立重点品种战略经营单位,将产、销、研、用相结合,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实行命题承包科技攻关,通过招标方式确定首席课题负责人,采用抵押承包方式开展攻关……一系列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科学创新模式,得以让全体技术人员量化目标,对标创新,全面提高工作质量。

去年12月,太钢技术中心的李国平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成为我省企业员工中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李国平告诉记者:“在太钢,除了重奖,还允许失败。”

2011年,通过“产、销、研、用”的紧密结合,以拓宽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双相耐热不锈钢、高牌号冷轧硅钢和高强韧热轧卷板等战略品种市场应用领域为重点,太钢产品更好地实现了研发效益最大化。去年,26个重点产品结算量达256.5万吨,创效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太钢既重视专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也重视群众性的创新活动。据统计,去年一年,共有来自31个部门和单位的202名岗位职工和509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金点子杯”合理化建议和先进操作法活动,共产生合理化建议651条、先进操作法60项。仅此一项,创造经济效益4.2亿元。

用心“智”造赢得发展先机 

在太钢技术中心,一份“太钢重点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表格里详细列出了重点产品名称、主要应用领域、技术方向、拟合作重点企业及申报科室。李建民介绍说,这是太钢为用户提供从材料技术到使用技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模型,如果顺利实施,太钢在满足用户应用需求的同时,也提高重点战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实现材料供应方、加工方和最终用户的三方共赢。

2011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年一度的评价结果发布,太钢技术中心再次位列冶金行业第一,全国排名第二。今年,技术中心科技创新管理信息化系统将上线运行,科技创新效率将大大提高。

通过科技创新,太钢“智”造的产品在国内十多个重要的行业领域担当”领头羊”,有的全面替代进口,有的占有率达到95%以上,铁路行业用钢、双相钢等2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十二五”期间,太钢将坚持做强主业、多元发展、延伸发展、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李晓波多次表示,在做强钢铁主业上,始终要把优化品种结构作为关键点,让太钢产品占领全中国、全世界的高端市场;在多元发展上,要向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发展;在延伸发展上,要向钢铁的上下游发展,打造最有竞争力的钢铁产业链;在绿色发展上,要做名副其实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示范者。到2015年,太钢营业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




   太钢邮箱| 太钢网站群|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14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3605号  网站管理员      晋公网安备 140194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