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八十年

征文作品
首页 >> 征文作品 >> 文章正文
我是矿山广播员
来源: 峨口铁矿 作者: 寒梅 时间: 2014-07-30
父亲是58年第一批来到峨口铁矿筹建矿山建设的老矿山人。我是出生并长大在峨口铁矿最早的矿山娃。如果要填写我的出生地这一栏,准确的说我应该填上“峨口铁矿”这四个字。
50多年来,自己成长生活在这里,与峨口铁矿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并亲身经历了峨矿从低谷困难走向兴旺发达。可说是:我与峨矿同呼吸。
当时矿山建设的条件非常差,运送设备、挖地打桩、人拉肩扛是常有的事,齐心协力的施工号子在工地时常回响。苦中有乐,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是矿山建设者的信念。工作条件差矿山人不怕,生活条件差,矿山人也不怕,大家拼的是一种敢打硬仗、干啃硬骨头的精神,一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苦干实干的精神。那时一个响亮的让人奋进的口号、一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榜样,就能带动和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和干劲。
在那热火朝天的矿山建设中,我成为了矿山建设的鼓动者、助威者、宣传者——太钢峨口铁矿广播员。在那时广播喇叭是最新潮、最前卫的宣传工具,而作为矿广播站更是矿山建设指挥部的喉舌,矿山的决策从这里传达给建设者们;矿山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从这里宣传出去鼓舞人心。我就是矿山建设的号手、我就是矿山建设的传令兵。
“太钢峨口铁矿广播站现在开始第一次播音”,这是我每天清晨6:30分向峨矿建设者们呼号的第一句话,每每这时20多岁的我心中就会泛起一种“我是峨矿人”的自豪感。在这时我向矿区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新闻,让矿山职工第一时间聆听到国家大事;在这时我向职工们介绍矿山建设的工程、项目、进度;在这时我向大家介绍他们身边的好人好事。我的任务就是用话筒把矿山最美的人、最先进的事宣传到矿山的每个角落,说给每个人。
那时我们工作人手不够,宣传科的人员就采、编、播一揽子承担。下现场到工段采访写稿就是我们的任务,宣传工作现场的模范事迹,鼓舞大家艰苦奋斗就是我们的职责。每到现场和工段,我们这些采编人员就是最受欢迎的人,工人们常常会围住我们七嘴八舌的告诉给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还有小发明小建议。让我们去宣传去反应。那时“吃苦耐劳”、“不怕苦累”、“先人后己”、“乐于助人”这些词是我们稿件中常见的词,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这些词一点也不夸大,反映的是真真切切的矿山生活。矿山建设者们住的是靠住山头用石头垒起来的“干打垒”房子,吃的是只有15%白面,每月28斤的供应粮。可他们的干劲是“一颗红心向着党”、“小车不倒尽管推”。他们心中的信念是:我们是矿山主人。
有时遇到矿山建设某个项目赶工期大会战,峨矿的建设者们更是吃在现场干在工地,白班连夜班。当我们到工地采访时,经常会看到很多干部、工人熬得两眼通红。那时听到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保质、保量、保工期,苦死、累死、也心甘。这是一种用语言难以表述的精神啊。遇到大会战,我们广播站的矿宣传车时常穿梭在工地上,车前插着红旗,车身贴着鼓舞人心的口号,车顶上安着高音喇叭,每到工地一处,现场宣传的是比武竞赛的感人事迹和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的好消息。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这就是当时让我这个矿山宣传者最为感动的矿山建设者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去宣传他们、去歌颂他们、去为他们挥毫泼墨弘扬他们。
了解峨矿,见证峨矿建设,从始至终我为自己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是一名矿山宣传者感到自豪、感到骄傲!